学识渊博的欧阳玉嫦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未来小说weilaixs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苏槿坐在滇西北老宅的雕花木窗前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泛黄的《滇南考异录》。茶盏里普洱的沉香袅袅升起,与檐角铜铃的轻响缠绕成团。年过四十的她忽然发现,那些蛰伏在血脉里的语言触角,正随着更年期的潮热悄然苏醒。
这是她自沪上某知名出版社提前退休的第二年。当同龄人忙着接送孙辈时,她执意回到大理老家,用半生积蓄修缮了这座曾祖父留下的三坊一照壁。老宅院里的紫藤花开得正好,垂落的藤蔓在青石板上投下甲骨文般的影子,就像童年时父亲教她辨认的东巴文。
"小槿你看,这个字像不像蝴蝶穿过雪山?"父亲沾着烟灰的手指划过经卷的画面突然浮现。彼时她还是个宗教女童,跟着民族语言研究所的父亲在滇藏线上颠簸,收集那些即将失传的少数民族语言。那些缀满星辰的夜晚,火塘边老人们吟诵的创世长诗,总在她梦里化作斑斓的蝴蝶。
茶盏见底时,邮差送来个褪色的蓝布包裹。拆开层层油纸,是本线装的《白古通记》,扉页钤着父亲的手刻藏书印。书中夹着的信笺泛着淡淡药香,是省民族大学的老教授写来的:"在鹤庆档案馆发现令尊七十年代的手稿,其中有份未破译的南诏国祭文......"
暮色漫过苍山十九峰时,苏槿已伏案三小时。那些蝌蚪状的南诏文字在台灯下忽明忽暗,某个瞬间突然与幼时听过的彝族毕摩咒语产生共鸣。她抓过草稿纸的手微微发抖,笔尖沙沙游走间,两个湮没千年的古语词汇在茶褐色的墨迹里重生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