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. 赶集一二事之一
阿婆的菊花茶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未来小说weilaixs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许是心中惦念着赶集的事儿,八月初一清晨,大约卯时初,天光刚亮,屋里床上,也不知是谁先翻身起床有个动静,其余两个均起了床。
三人睁着迷蒙的双眼对视了一阵,不由得咧嘴一笑,个个穿衣穿鞋下床。
骆和很自觉地去烧火了,骆平则端出葫芦瓢请骆颜洗漱。简单洗漱完毕,骆颜先把第一锅热水倒在了三个瓷碗里晾着,再淘米熬粥,照样丢了几粒虾干增味。
骆平洗漱完毕,倒很自觉地替了妹妹去灶膛前烧火,换骆和洗漱。骆颜下完米,待三只瓷碗里的热水温了些,照样各舀了小半勺饴糖搅拌,又加了几粒粗盐,便招呼两小的一起来喝盐糖水。
“还记得阿姊说的吗?”骆颜指着灶台上的三碗盐糖水问。
“晨起一杯水,到老不后悔!”两小的略一沉吟,同声而答。
早食时间,边喝粥骆颜边在心里谋划,今天赶集,一是卖物买物,二是寻思去周里正家里,打探打探里正口风,日后还了田宅,能否让村里将溪潭两侧山头分与她家——有了两座山头,她才有翻身的根据地呀。
两小的也不知自家阿姊琢磨些啥,吃完早食,两人一个洗碗一个刷釜,不一会弄完了,这才一人提竹篓,一人提衣兜,眼睛急切地看着骆颜:
“阿姊,出发了,赶早!”
骆颜掩了门,帮着骆平将竹篓背在肩上,再接过骆和手中的衣兜,三人往村外走去。
此刻太阳初升,村道上行人尚少。两小的极是兴奋,重又争论起昨夜入睡前的老话题,时不时还侧头请骆颜裁决。骆颜倒是走得沉稳,只琢磨着早上想的两件事。
陈沟村距八都村约五里地,三人走得很快,约摸两刻钟的光景,就进了八都村集。
八都村西联武山县城,东通本州河阳县城,北接邻州长山县城,南邻本州风广县城,真真是个四省通衢的要道所在,村子因交通和客商往来贸易而发展壮大,不似陈沟村那般,才二十多户人家。
骆颜一行从村东走到村中十字岔道,一路见的都是店铺酒肆,街外又有鳞次栉比的宅屋人家,想必因商而壮,这八都村恐怕能顶得上十个二十个陈沟村那般大。
因来得较早,骆颜寻着岔道一侧开阔空地,解下骆平肩上的竹篓,再将手中衣兜的野果展开,这便算是摆上摊了。
此时街上行人较少,骆颜三人也只呆呆地杵在那,虽偶有路人低头瞧她摊上商品,却无一人张口索买。这情形,让两小的既惊又怕,这般如何是好,没人买自己采摘的野果?没人要自己下河捉取的虾干?
骆颜想了想,野果这般和卖菜的村妇摆在地上尚可,但这明显更金贵的虾干,也这般摊在地上,很显得掉价。
怎么办?左右瞅了瞅,骆颜吩咐两小的自行看顾摊位,伸手从野果堆里挑了几只圆滑成熟的猕猴桃,走到侧边临街的一户商家,开口问道:
“掌柜的,想寻您家一张板凳一用,不知可否?”说罢也不顾人家答不答应,先行将手中上好的果子递上,“我家小妹身体差,路途又远,怕久站不住,还请掌柜的使个方便。”讲完朝骆和那边瞧。
这临街商户卖的是布匹瓦瓮粮米杂货,这会看护店门的是个身材略显发福的大婶。她拿眼瞧了骆颜和她手上递过来的果子,又侧眼瞧了瞧不远处的骆平骆和,开口说:
“哟,小娘子能人呀,见你似乎不大,那俩娃不是你家孩子吧?”说罢接过骆颜手中几个猕猴桃,“这吃食要得,我家几个馋嘴娃,就喜吃食。”
“婶婶误会了,”骆颜听人讲骆平骆和是她的娃,脸上羞起数朵红云,“那是我家弟弟妹妹。”
“小娘子,你嘴倒甜,”大婶边递来板凳,边又往骆颜摊位上瞧,“你家卖些什么?”
“谢谢婶婶!喏,山上摘的新鲜果子,”骆颜接过板凳,“还有山里溪沟钓的青虾制成的虾干。”
“什么?”听说是山里溪沟捉来的虾干,妇人睁大了眼问,“青虾干?”
“正是青虾干。”骆颜回道。
“哟,那倒是好东西,河鲜呀!这东西,按理说河沟山溪里不少,倒是会抓的人不多。我见这玩意,多是北方常州过来的客商有卖,金贵!不过,确是又鲜又香。”妇人说到虾干,骆颜很明显地看到她吞了口口水。
“那感情好,我家自己下河捉的青虾,又鲜又香,婶婶若是喜欢,一会送你一捧尝尝鲜。”骆颜搬起板凳边走边说。
“不必不必……”妇人吞着口水,一脸馋样地朝骆颜的背影回答。
骆颜回到摊位,将借来的板凳往前面一放,搬起竹篓置于其上,掀开柳条,露出通体透红鲜亮的虾身。
此时太阳正好,照在鲜亮的虾干身上,卖相不要太好。俗话说,一双布鞋摆在地摊上,那他就是地摊价,但若是摆在五星商场里,那价钱可就要翻上许多倍了。竹篓里的虾干,与先前摆在地上不同,这会登上了板凳,明显让人觉得更加珍贵了。
随着日头升起,岔道口的赶集人流明显渐渐拥挤,见着人群,骆颜深呼一口气,心想,不拿出当年摆摊叫卖的架势,这生意不好做:
“虾干虾干,新鲜打捞的青虾晒制,无污染纯天然,女子吃了美容养颜,孩儿吃了蹭蹭长个,男人吃了身强力壮,快来瞧一瞧看一看了,你买不了吃亏,买不了上当!”
身边两小的适才还像焉了的梧桐叶,这会听到骆颜叫卖,两人均是瞪大了双眼盯着自家阿姊瞧:
——怎么,卖东西还可以这么喊的?
——啥?阿姊和二叔一样,发疯了吗?
“快来看看啦,新鲜出炉的虾干,营养丰富,每两只消四文钱,前面五人买的,每买一两再送十只!”骆颜撇开颜面,越喊越开心。
临近几处卖菜的老伯、卖粗布的大姐、卖鸡蛋的大婶,听到骆颜的叫卖声,均侧脸惊讶地看着这个小姑娘,心里只是惊叹:谁家的小娘子,这般生猛?反倒是没人听到骆颜到底喊的卖的是什么。
临近摆摊的没听清,不代表赶集的人流,不对,还有那借板凳给骆颜的妇人没听清。等骆颜歇了嘴,立马就有人围过来看那板凳上的鲜亮虾干。
“哟,河鲜呀,难的一见!”
“是挺新鲜,小娘子,前面五人买一两送十只吗?快给我称二两!”
“买一两送十只吗?给我也来一两!”
人群似乎随着骆颜的叫卖声,渐渐地也兴奋起来。这回轮到骆颜和两小的犯愁了,一没秤,二没打包的物件,这可怎么是好?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