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1章 霸气侧漏的叶瑾 (第1/2页)
钩鱼王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未来小说weilaixs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虽然叶瑾说的是‘害怕打草惊蛇',但是实际上‘那条蛇’早就被惊着了,要不然也
不会派出人到处截杀自己。
所以叶瑾的这番说辞显然是有些站不住脚的。
赵今夏虽然心中有疑惑,但是她还是朝叶瑾拱了拱手,恭敬道,“属下遵命。”
如果是之前的话,她一定会刨根问底。
但是现在他们二人的地位悬殊,所以赵今夏可不敢像之前那样,在叶瑾面前肆
无忌惮。
叶瑾见她一幅欲言又止的模样,就知道她没有领会自己真正的意图。
随即笑着说道,“你是不是觉得那个人早就被惊动了,现在才把六扇门的人撤出
凤阳府有些迟了?!”
“甚至还觉得本官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,然后与那个幕后黑手同为龙子龙
孙,所以本官可能会偏袒,甚至帮他遮掩罪行?!”叶瑾又问道。
赵今夏偷偷瞥了叶瑾一眼,赶紧道,“属下不敢。”
嘴里说着‘不敢’,但是她的表情还是出卖了她。
叶瑾自然没有怪罪赵今夏的意思。
毕竟赵今夏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。
因为在华夏古代,‘亲亲相隐’甚至是明文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。
什么是‘亲亲相隐'?
就是指如果有人犯罪了,那么亲人应当互相隐瞒,不告发和不作证。
这样做的话就算是官府最后查实亲人有窝藏的行为,也不会给亲人治罪。
这就是‘亲亲相隐’。
而且如果亲人之间相互检举告发,不但不会受到朝廷的嘉奖,甚至还会受到惩
罚,以及周围人的指责呢。
这种法律制度在现代人看来十分奇葩,但是却也有其特定的历史依据。
‘亲亲相隐’思想由来已久,早在周礼中就有“为亲者讳”的说法,春秋末期孔子又
将这一传统宗法原则概括为一种司法主张。
《论语·子路第十三》中记载:“叶公语孔子曰:‘吾党有直躬者,其父攘羊,而
子证之’。孔子曰:‘吾党之直者异于是,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矣。”父亲
偷了人家的羊,儿子作了告发,从法治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正直的行为,但在孔子
看来这却是一种丧德败行。
华夏封建社会的历朝历代,也将‘亲亲相隐’写进了律法之中,其中以《唐律疏
议》最为典型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